
湖南日报12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军 通讯员 陈攀 杨森)11月30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外公布,中方县中方镇顺福村发掘的砖窑遗址为明代烧制城墙砖的官窑窑址,是目前全国经过系统考古发掘的第二大明代砖窑群遗址。
今年5月,为配合怀化高新区工业园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中方县中方镇顺福村的明代窑址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已发现窑址60座,已发掘砖窑近20座,墙砖数量数百块。经考证,该窑址是明代烧制城墙砖的官窑,在国内已发掘的同类遗址中,窑址数量仅次于南京栖霞区的官窑遗址。
“窑址呈圆形,像馒头,考古上一般俗称为‘馒头窑’。”这次考古发掘的领队奚培坤介绍,这处遗址被定名为窑窿坡窑址群,位于㵲水岸边,是明朝洪武年间烧造城墙砖的砖窑,窑址群核心分布区域面积大概有1万平方米左右。在发掘现场,考古人员正在对由窑道、窑门、窑床、烟囱等进行细致清理。在窑床上还留有摆放墙砖时留下的痕迹,火塘内还存有烧制时的木炭灰等。据测量,城墙砖形制统一,每块长44厘米、宽20厘米、厚12厘米,重量约20公斤。城砖正面刻“辰州府提调官黄载”“沅州提调官判官庞栋”等及相关司吏姓名;背面刻总甲、小甲、造砖人户、窑匠等工匠姓名,展示了当时严格的追责问责制度。
据奚培坤介绍,砖窑选址于㵲水河畔,便于成品砖经水路运输到建设地点。明朝初期长江流域很多城墙建设使用了此类城墙砖,如南京城、中都凤阳城、南昌府城、长沙府城等。这类窑址亦广泛分布于现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和湖北各地。本次发掘的城砖,目前可以确定被使用于荆州的城墙上。
奚培坤告诉记者,窑窿坡窑址群的发掘,对研究明代城砖官窑的管理模式、手工业制造水平有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砖上铭文对辰州府与沅州府的隶属关系,了解明代初期湘西南地区的政治、文化和研究中方历史有重要的作用。
(原载于《湖南日报》12月2日5版)
责编:周喜
来源: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习言道|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7月7日—7月13日)
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
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
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学而时习之|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